吃完晚饭出门溜达几圈,这是很多人的锻炼习惯。虽然不比跑步、打拳来得激烈,但是“动总比不动强吧”,不少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结果他们很可能心有不甘地发现,明明没少活动,但身体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强壮,降血脂、降血压的愿望总也变不成现实。
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的话,同样让人有些沮丧―――要想祛病健身,即使每天晚上溜达两小时,也是疗效甚微。
溜溜达达的确能够活动筋骨、缓解压力,但要真正达到锻炼的效果,必须抬起腿大步走,要记住三个“量”。
第一个是“定时”。很多人的锻炼是随机的,早晨有时间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没事儿就去散散步。这种没有规律的不定时锻炼,身体很难对其产生记忆。科学论证,最佳的锻炼时间应是下午3点到晚上9点。所以锻炼最好在这期间选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到点儿就去做,人体就会记忆下来这种行为模式。这对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血糖、改变血液黏稠度以及改善红血球的质量等都会有帮助。
第二个是“定量”。所谓定量就是说不能今天走三公里,明天走一公里,今天走20分钟,明天走30分钟。这样没有规律的走,也不会让我们的锻炼发挥最大的效能。所以在健走锻炼时最好要确定一个运动量,每天用固定的距离或时间去走,给身体带来准确的锻炼刺激。
第三个是“定强度”。也就是说,不能今天溜达,明天散步,后天有劲儿了就去快走,这样锻炼的效果非常不好。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每天用相对固定的强度去进行大步走。
如何才算“大步”走?赵老师给出的标准是:100米的距离,男士用90~100步走完,女士用110~120步走完,每天坚持走500步到1000步。每次大步走的时候不要求快,一定要讲究质量,尽量把步子迈出去,迈得越远,效果越明显。此外,走路锻炼不能过于“放松”,节奏也很重要。赵老师有个小窍门―――在走步的时候,心里可以唱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这种方法持续走半小时,会使全身的骨骼、肌肉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它给身体带来的刺激远远比那种“放松”地溜达两个小时更准确、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