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是人生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之一,从正式离退休那天开始,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繁忙紧张的工作第一线退下来,生活节奏、工作节奏都突然变得松弛缓慢起来,本来天天见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远不见了;本来天天经过的街道马路也不常经过了;一种极度悠闲沉寂、无所适从和难以排解的孤独感的心理情绪会强烈地冲击每一个从生命的前台退居后台的老年人,使他们感到难以适应。
这实际上是一个老年干部职工社会角色类型转变的适应问题。这种角色的转换,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
(1)从肩负社会公职的角色类型向不负社会公职的社会角色类型转换。
(2)从紧张、固定、繁忙、有规律的工作(劳动)的竞争型,向自由、消闲的休息型过渡。
(3)从交往范围宽、活动频率较高的动态型向交往圈子狭窄、活动减少、趋于近似静态型的转变。
(4)对于一部分原先是领导干部的老人来说,由权威型的社会角色变成“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总的来说,离退休以后的角色转换,是一种衰退型的转换,它不像壮年以前各时期(由幼年——青年——壮年)的角色转换,那是一种发展型的转换,比较容易适应。如果不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角色转换,就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碍,譬如:孤独、寂寞、狭隘多疑、抑郁烦躁,等等。有的老人不能正确对待衰老的现实,在一人独处的时候常常胡思乱想,情绪紧张,心情忧郁,结果则是下坡路走得更快。
其实,这种社会角色类型转变中的消极因素是不难克服的。其消除和克服的措施是:
(1)要更新观念。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老年价值观,就如叶剑英元帅的《八十抒怀》诗所写:“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长寿的老人大多是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离退休以后,奉献余热的天地是很广阔的,完全不必自暴自弃。
(2)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事做。在国家和省市电视及报刊多次报道过的山东省即墨市离休老县长姜洪吉同志,离休11年来,他的工作日程一直排得满满的,且每年都有新的成果。他身兼即墨市老年体协主席、市老年大学校长、市机关工委主要负责人之一、市科技兴农指导委员会顾问,为帮助农民科学种芋头,近年来走遍了全市30个乡镇1021个村庄,听他作现场报告者累计约40万人次,他往返行程累计达20万华里,相当于绕地球转2圈半,他每年为市创造经济效益相当于10个企业家创造的总值,像他这样哪会有无所适从和孤独感呢!当然,对大多数已离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不可能都像姜洪吉同志那样还身兼数职,工作还那么繁忙,但主动找些有益社会,有益于教育下一代的事情做做,则是完全可能的。据调查,在老人中,有不少离退休后不甘心家居,仍在外边做点工作,并非都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有个说说话的人或地方,排除家居的无所适从和孤独感。
(3)要培养起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写字作画,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于忘却孤独寂寞。种花养鸟,须投入时间与精力,花要肥,鸟要食,须去购买,去置备;种花养鸟有一套技术、方法,钻进去,很要一番忙碌;花香宜人,鸟鸣解闷,可以帮助你摆脱烦恼,驱除孤寂。其他如参加集体文娱活动、跳舞、打太极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你在群体内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