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29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对哈市托幼机构近1200名2岁-5岁儿童的气质和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哈尔滨市儿童心理呈现不同表现类型,其中难养型约占16.2%、易养型约占2.7%、儿童抑郁型约占17.7%、攻击型约占20.8%。儿童心理专家于德澧介绍,儿童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类型,都是成人后导致疾病的诱因。孩子的这些不良倾向,主要是由于家长平时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味宠爱,对孩子所表现出的心理症状没有采取及时足够的矫正措施而导致的。
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低龄化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个刚满3周岁的小男孩壮壮(化名)在父母的带领下从外县赶到市儿童医院,这个小男孩是心理门诊的老患者了。心理行为科主任陈彦平介绍,现在壮壮的情况已经比前些天初诊的时候改善了许多,孩子刚来时不会说话,脾气暴躁,如今他已经会说“你好、再见”等简单的词语了。壮壮长得比较胖,据他的父母介绍,孩子饭量非常大,尤其愿意吃大米饭,每顿饭必须吃一大碗米饭。医生介绍,这个孩子是由于大脑发育比较迟缓,不愿意说话,需要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相配合,这样可以有效地补脑,逐渐使他的语言功能得到挖掘。
近来,记者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获悉,连日来,心理行为科的门诊量呈现出急剧上升趋势,日均门诊量达到了60例,年龄最大的为14岁,最小的患儿仅3周岁。这些孩子集中表现为缺乏耐性、脾气暴躁,而且还经常眨眼、耸肩、抓耳挠腮,有的还表现出慢性子,经常丢三落四等症状。还有的孩子表现出孤独症的一些症状: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但是对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差,听到家长或老师说的话后像没有听到一样,经常没有任何反映,饭量还比较大,非常愿意吃米饭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社会家长重视
“问题”儿童程度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低龄“问题”儿童的增多,哈市各大托幼机构和学校以及年轻父母对儿童心理问题逐渐重视。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是专业治疗儿童心理问题的医疗机构,从这两家医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开始重视。记者在医院遇到了刚刚出生不久的杉杉(化名),他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最近经常哭闹不停,而且还不吃不喝的,在别的医院开了很多药物进行治疗后都不是很见效,所以就带孩子来看心理医生了。”而医生的检查结果是,由于杉杉的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就离开了杉杉,孩子现在患上了分离焦虑症。
记者在哈市各大托幼机构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各大托幼机构都配备了专职的保健医生,这些保健医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生,而是具备了一定心理知识的医生,每年哈市各大托幼机构还会积极配合医疗机构,为所在园所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免费的心理评估,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部分家长在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行为疾病,尤其是在孩子患病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个性”。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到底有个性还是有病———儿童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1] [2] [3] [4] 下
精力总不集中应怀疑多动症
幼儿园大班的小强近来突然变得异常调皮,上课时总做小动作,一会儿玩玩铅笔,一会儿拽拽前面小朋友的辫子,一会儿又钻到桌子下面。小强妈妈挺纳闷:从前孩子挺乖的,性格腼腆内向,怎么突然像换了个人儿似的,变得外向活泼起来了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孩子患了多动症。像小强妈妈这样将孩子的病态误认为是“个性”的家长不在少数。
据哈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专家于德澧介绍,儿童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多动症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因此许多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如果家长未认识到孩子的病态,不能对其及时引导,反而采取责备甚至是打骂的方式,那么就很可能将孩子潜在的不良情绪激化。
语言暴力:“爸妈死了才好呢”
今年4岁的明明(化名),每天都要午夜以后睡觉,早上10时才起床,无论其父母怎样哄劝都不管用。最让父母头疼的是明明一顿饭就要吃上两个小时左右。每天面对不听话、固执的儿子,父母逐渐失去了耐心,每当明明不听话时,父母就报以打骂。4岁的明明面对父母突如其来的改变,对父母的感觉也从开始的依赖转变为愤怒。在这位年龄仅有4岁的孩子口中,有一天突然说出:“爸妈死了才好呢!”
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医生于德澧介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于德澧讲,明明的气质评估为语言暴力型儿童,这一类儿童的症状主要是对外界的反应较强烈,没有规律性,极易造成家长的心烦意乱。而这一类儿童除了极端的语言暴力外,他们口中常说的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都属于语言暴力。
于德澧讲,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应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家长的娇宠放纵,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家长以打代教导致孩子爱说谎
6岁的小华就要上学了,让孩子父母担心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华有了眨眼睛的习惯。刚开始还以为是眼睛出了问题,小华的妈妈带他到医院看了医生,但检查一切都正常。小华还喜欢说话,坐着几分钟就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有时妈妈在看电视,身边的她仍然说个不停。更严重的是,今年开始,小华越来越喜欢说谎,一会儿说同学欺负了她,一会儿又说自己考了100分。
上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需要关心的要求,当孩子一次偶然的说谎或者眨眼后,家长注意了,关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些看起来不好的习惯。许雅滨介绍说,有些家长习惯以打代教,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是一顿痛打,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会令孩子不断“改进”说谎技术来对付家长的打骂。成人要帮孩子掌握六种能力
为了使孩子不出现精神障碍,拥有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老师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专家解释,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根据孩子的特点,可以具体表述为以下几种能力:
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缺乏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要奋斗的目标也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因此,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即使对成年人来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学会倾听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流时,不注意他人的讲话或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也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去,说不出来,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大人要帮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