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养生功法

时间:2009-07-06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易经》与功法



    《易经》与功法不仅内在涵义相通,在外在形式上,也有不少被功法所借鉴处。如的动功都讲究动作圆融灵活,行走弧线,这与太极图的外形与卦象排列成阵形有一定关系。一些动作的没计和名称也源于《易经》,如“元极功”,“馄元功”、“两仪乾坤功”、“太极十八式”、“太极拳”.“八卦”。“八卦掌”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功法与《易经》有着于丝力缕.各个层次的广泛联系、阴阳二仪与学说的构成。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易经》的“易”字.在古体中即”上日下月”之合体.日为阳,月为阴,阴阳相会而成“易”。阴阳相合,消长为万物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源泉-表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都是由阳爻和阴之构成的,六十四卦也是如此,象征着世界所有事物皆可分为阴阴。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是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最早阐述,它甲穿于整个修炼的全过程,无处无时不在。

  阴阳两仪在中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阴阳与姿势:姿势是练功的要素之一,无论何种功法.都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如上下、左右.前后.俯仰.届伸,升降。开合等姿势,无不体现出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具体姿势的选择中,什么情况下宜阴或宜阳,也十分讲究。如胃下垂者宜用仰卧式,井垫高臀部,进行腹式呼吸,胃才能上升;高血压者宜平坐式,意守脐中或涌泉,血压才能下降。

  阴阳与动静:动静分为阴阳,动是阳,静是阴。动静之合适与否,对人体阴阳的影响很大。前贤指出:以动化静,以静运其动,合平阴阳之道,所以能通和脏腑,去旧生新。由于阴阳之间能转化,因此某些练静功者,到一定的时间会出现自发动作,这就是静极生动,阴极生阳的表现。

  阴阳与调息:凋息即呼吸的锻炼,也是按照阴阳的辨证关系进行的。使呼吸合乎阴阳升降出入的规律,才能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

  阴阳与练意:练意即调心,是锻炼的核心,与阴阳的关系更为密切。《至妙要诀》说:-阳时用阳气,存想在阴冷病灶部位:阴时用阴气,存想在火热病灶部位”;冬月想房室.用阳气人来觉温热;夏日想山林,用阴气人来觉清凉:”这些宝贵的经验,就是用阴阳学说指导练意的实例。

  阴阳与周天:在行周天功锻炼时,须按人体经脉阴阳的不同而练功。十二经脉分为六阳经和六阴经,任脉为阴经之海,督脉为阳经之纲.所以“进阳火”和“退阴符”主要在这两脉上进行-进阳火就是在丹田有得气感时,以意引气,使真气沿督脉上升至泥丸;退阴符就是以意引气,使存在泥丸中的气沿任脉下降至丹田。这样真气绕任、督二脉周流循环,即称为周天。周天是锻炼中的重要功法,占今著名家都十分重视。

  阴阳与功时:所谓功时,就是修炼的时间。祖国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的基本原则。在修习实践中,春夏宜作静功,并行搅诲吞津,以滋阴养阳:秋冬宜做动功,意想火热,以生阳括阴。古人认为一昼夜中,子时至巳时为六阳时,主清气;午时至女时为六阴时,主浊气。因此提出“服气皆宜阳时-的观点。上半日空气新鲜,氧气充足,深呼吸当然对身体有益,可见古人的主张电暗合科学道理。

  阴阳与上下:人的体质可有“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之分,疾病也有属“气上冲”者,也有属“气下陷”者。前者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偏差气冲头等,后者如泄泻、崩漏、内脏下垂等。在练习中需要有意识地调整上下平衡,方能治病健身。如高血压患者,宜意守脚底涌泉穴,或引头部之气下行,经过肢体而入地:而低血压,内脏下垂者,意守点就应相对取高,取膻中或天目。在气行周天中,气至尾闾时宜及时引导上行,气至百会时宜及时引气下行,这样才能使周天流转。上下阴阳,不能摘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中医4法解疲劳
  • 下一篇:中医十六字释疰夏
  • 无相关信息
    健康知识

    健康图文信息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消费新选择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