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认为粪便是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所剩下的“废物”,又臭又脏,排到厕所里,看都不愿看一眼。可是医生却很看重这些“废物”,诊治疾病的时候,总会问到病人有关大便的情况,因为它反映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水样便(或粥样便) 患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消化不良时,由于肠蠕动加快,大量水分伴随着不完全消化的食物一同排出,使大便呈水样或稀粥样。
鲜血便 大便中含有新鲜血液,常常因下段消化道出血引起,如结肠癌、肠息肉、痔疮、肛裂等,直肠附近粘膜血管丰富,大便干燥、秘结时也容易损伤小血管引起破裂出血,血液没有经过肠道分解破坏便排出,所以往往保持鲜红的颜色。
粘液脓血便 肠道下段有炎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病人的大便中常含有粘液、少量脓和血。在细菌性痢疾时还有另一个特征是病人每天排便可达十几到几十次,大便前常有阵发性肚子痛,便后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做“里急后重”。
柏油样便 往往提示病人上消化道有中等量(60~100亳升)以上的出血,最常见的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肝硬化时的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出血,流到肠腔内的血液经肠液作用分解破坏而使大便变成黑色的柏油样。
白陶土样便 如果不是出现在钡餐造影后,那就要考虑胆管受压、阻塞性黄疸等,由于总胆管完全阻塞、大便因缺乏粪胆素而呈灰白色,似白陶土样。
淘米水样便 是霍乱或砷中毒时的特征。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量肠液,在这些排出的肠液中缺少有色物质胆色素成分而呈淘米水样。
细条状便 扁平的带状长条状大便往往提示肠管下端狭窄,如直肠癌或直肠息肉、肛门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