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空巢:老年医学专家支招

时间:2009-08-04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还记得1998年的那台春节联欢晚会吗?一首平常得像聊天一样的《常回家看看》却在那晚之后广为传唱。歌手陈红动情地回忆道,有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的确,在这个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里,“常回家看看”正是空巢老人们发出的最强烈的呼唤。

背景:悄然逼近的空巢危机

或许在几年前,人们对于所谓的 空巢危机还不以为然,觉得那离自己还远着呢。然而就在2003年12月21日于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亲情住宅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已经在大声疾呼:空巢危机已成燃眉之急!

解读空巢

空巢是近几年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新名词,很多人对这个词语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那么,究竟什么是空巢呢?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张国玺教授介绍道: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目前我们所关注的空巢家庭主要是指老年空巢家庭,张国玺教授补充说,“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将长期位居世界首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不再是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正是在这两方面的原因的促使下,空巢家庭的数目已经变得非常庞大。

关于空巢的几组数据

●2002年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而这个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乡镇的这个数据则比城市高,城镇合计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户是空巢家庭。

●2003年3月公布的北京市空巢老年人家庭调研究情况(截止2002年底)表明,北京市约有近120万户老年家庭,其中,空巢家庭竟然高达45万户,占全市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8%。也就是说将近四成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特别是在中关村地区,由于学院和研究机构较为集中,文化层次较高,空巢现象也相对明显,据统计中关村地区的老年知识分子的空巢家庭率接近70%,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天津社科院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区的老年家庭的空巢率为55.06%,独居老人比例为49.2%,并观察到空巢老人的丧偶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250万,占人口总数的18.7%,老年人口的比例居全国之首。其中,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超过40%。

警钟:危机背后的双重隐患

有人形象地概括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孤独而寂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表示:这种状态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事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生理隐患:3大威胁及对策

空巢老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因此往往在遇到一些突发病症时自救能力不足。一般说来,哪些急症可以威胁到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呢?陈可冀院士和张国玺教授主要提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脑血管疾病

儿女都在国外的李大爷精神矍铄,看上去十分健康。2003年10月他在家里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的时候,因为一脚精彩的射门而十分激动。随后李大爷就突然倒地,幸好被前来串门的邻居及时发现才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原来,李大爷是由于过于激动而引发了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是对空巢老人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因为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的空巢老人在家中突然发病,很容易因为出现偏瘫或语言障碍而严重影响老人的求救能力,进而延误了抢救和治疗,甚至因此失去救治机会。

那么,空巢老人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张国玺教授指出,除在日常生活中起居规律、饮食清淡、不要暴喜暴怒、严格控制血压和防止便秘之外,还尤其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保持高度警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指脑局部血流短暂、反复的受限或中断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状态。其表现为眩晕,突然跌倒后可自行站起,短暂性记忆障碍,发作性单侧肢体无力或轻偏瘫,或伴有面瘫,并较快恢复正常。因为TIA常常是脑中风的先兆,所以空巢老人如有此类情况发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以避免更严重后果的发生。

另外,陈可冀院士还特别提到,原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空巢老人,一定要坚持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2.心血管疾病

2003年7月26日,上海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的蒋姓夫妇尸体在家中被发现。此时,距他们死亡日期已有数日。两位老人亦是独居,6个子女虽然都居住在本市城区,但常年瘫痪在床的蒋老先生全靠老太太照顾。事后经法医鉴定,蒋老太太正是因为天太热突发心脏病而死的。

近年来,因心脏病突发而致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事例时有发生。其中,冠心病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老人生命安全最主要的原因。张国玺教授建议,老人们一定要在平时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控制体重、控制血压、放松心情。身患相关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坚持服用调脂、降压、抗凝血、扩张冠脉及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等中西药物。

张教授说:“有冠心病病史的空巢老人,平时要尽量把药物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以便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容易找到。如果出现心绞痛、胸闷憋气、心律失常、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且服用硝.酸甘油等扩张冠脉药物不能缓解时,千万要保持镇定。立即平卧并尽可能减少活动,适当加量服用扩张冠脉药物,并且及时报警通知急救中心以获得及早的救助。”

3.意外伤害

2003年3月25日中午,73岁的南京老人吴兆祖,在家中烧饭时不慎点燃了自己的衣服。独自居住的他无力自救,只能任由火焰吞噬自己的身体。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时烧伤面积已经高达70%,生命岌岌可危。

意外伤害,是指非正常因素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张国玺教授告诉记者:空巢老人的意外伤害分为自身意外伤害和外界意外伤害两种。外界意外伤害,是指因外界侵袭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加强治安措施,提高警惕防止坏人侵害是空巢老人外界意外伤害的主要措施。自身意外伤害,是指因日常生活中不慎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如厨房忘记关燃气而造成的烧伤等。尤其在农村,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往往只能亲自下田劳动,于是意外伤害便屡见不鲜。

空巢老人应该采取哪些防止意外伤害的措施呢?除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外,还应正确地估计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点上,两个孩子都在国外的陈可冀院士深有体会。陈院士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每天都还在工作,但遇到个小毛病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学生帮忙拿药。因此,陈院士建议空巢老人们,在觉得力不从心时最好还是找人照顾自己。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还可以托亲戚朋友、雇用保姆甚至进入养老院等,以避免意外伤害后无人救助的情况发生。

心理隐患:5种表现与5个对策

很多子女往往会以为只要给父母足够的钱,父母的生活就可以完美无缺了。但实际上,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在心灵上的慰籍。两位专家剖析了空巢老人容易产生的心理危机的5种表现,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克服这些心理危机的5个对策。

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5种表现

1.失落感

吴教授夫妇都是广州某大学教师,去年底双双退休。不用工作了,本应该轻松一下,但夫妇俩总是感到心中没有了寄托。吴教授对记者说:“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才回家一次。这下我们又退休了,每天在家中无所事事,心中感到特别失落。”

失落感,是指自认为失去人生价值的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引起空巢老人的失落感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标。空巢老人在失去了社会角色、职业角色之后,常常把精力都集中在对子女的关心照顾上。子女的离去使空巢老人失去了服务的对象和生活的目标,破坏了原来的忙碌而有节律的生活规律。夫妇俩人的空巢家庭还可以相互关心和照顾,从而得到安慰,而单身空巢家庭的老人面对着太多的富余时光常常感到难以适应,会觉得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产生烦躁不安或心情沮丧的情绪反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心宽常乐安享夕阳红
  • 下一篇:痴呆也有冒牌货
  • 无相关信息
    健康知识

    健康图文信息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消费新选择
    红云制药携手分众,打造“消积食,顺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