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2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2)缺乏自我意识:长期的压抑、封闭自我,缺乏自信,顺从他人,依赖性强,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想我是谁,适合作什么,也不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别人高兴的时候自己才能高兴,一切好像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时间一长必然导致心理冲突,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女性多于男性。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挖出他患病的根源。
2、幼儿心理:
这种人认为图片、影视上的老虎也是有危险的,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回避这些东西。
他们一般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的成人,成熟水平跟幼儿相当,看到什么就当真,不能分辨是真是假,遇到事情习惯于用儿童的方式去应对它,回避、躲避,结果越是回避越是恐惧,越是恐惧就越回避,形成恶性循环。
他们这种行为方式令同伴和家人不能理解,家人简单的劝说对他们来说无效。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解释技术使其领悟。
3、不合理的信念:
患者的某些想法乍一看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但是仔细推敲后发现它与客观实际并不相符,是歪理,在绝大部分时间和场合都站不住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指挥型:喜欢指挥别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的头上,常常听到他们说“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等字眼,很不合理,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都不可能相同,怎么能强求?
(2)负性夸大型:这种人常有“糟糕透顶、大祸临头”的感觉,一点小事就无限夸大。
(3)完美主义型:这类人习惯把事情作的完美后心理才塌实,不然就会焦虑,活的很累。这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他不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
(4)责任推脱:这种人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不找自己的原因,仿佛任何事情都跟自己无关似的。
4、存在歪曲的认知:
歪曲的认知是完全背离客观现实的理论和想法,它没有一点合理性,严重的会形成妄想。用这套理论来指导行为必然异常。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任意推理、关联:没有科学依据的推理和关联。例如:“4”代表死,不吉利,尽量回避这个字。“纸上的、影视里的老虎是有危险的,要躲避。”“坏人的东西不能摸,因为他的东西有邪气;日本人曾经侵略我国,日本产品就有邪气了,不能碰;”“一个地方曾经出过车祸,那么这个地方就不能去了,否则就要出事。”持有上述思维方式的人用想象代替事实,科学不复存在。
(2)泛化:没有道理的任意扩展。例如:一个牌子的车发生过车祸,于是这个牌子的所有的车都不能坐了。一个商店前发生车祸,那么这个商店附近一公里范围都不能接近了。父亲犯罪进了监狱,那么儿子也是坏人,他们全家都是坏人,甚至连与他同姓的人也是坏蛋。
(3)夸大:没有科学根据的肆意夸大。例如:与别人握手以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三遍,因为可能有病菌;看到10米开外的人在抽烟,就很紧张,认为吸入了有毒物质,很可能会缩短寿命。
(4)走极端:“网络是陷阱,不要上当;”“钱是罪恶的根源;”“社会上要么就是好人,他们是不允许有缺点的;要么就是坏人,他们没有任何优点。”
以上歪曲的思维方式,完全背离了现实,背离了科学,持有上述认知的人心理必然变态,其行为方式也必然偏离常模。
三、社会原因
(一)社会认知偏差:
想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绝大部分社会现象看不惯,不能接纳现实。持以上观点的人必然要与现实发生冲突,导致社会接触不良,引起心理冲突。
(二)社会接触不良
1、人际交往不良:不仅与同事同学相处不好,跟自己的亲戚也不来往,甚至连配偶和孩子都不能相容,只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导致心理冲突。
2、社会适应不良:不能适应现实社会,走向社会去学习和工作,只能在家里呆着,与世隔绝,加上自身的个性缺陷导致心理冲突。
(四)、精神创伤
这里所说的不是早期的精神创伤,它是指成人后受到的精神打击。一次重大的精神打击,连续中度的精神刺激,长期慢性的精神压力,都会导致本来就有个性缺陷的人立即起病或被压抑到潜意识里,暂时无事,以后某个时候压力增大抵抗力减弱的时候引发心理冲突。
综上所述,早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良造成人格缺陷,人格缺陷导致认知偏差,认知偏差又导致遇到很平常的事情易引起情绪波动(恐惧 焦虑等),从而形成异常的行为(回避等)。只要没有人去干预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那么这种认知和行为方式就会被固定下来,形成心理紊乱和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