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24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我多年来一直在高校给学生讲心理学课并为学生做心理咨询。看到那些前来咨询的学生,本该充分享受青春年华,却由于早年亲子关系中父母的过失而在大学时被诱发出心理疾患,并深陷苦痛之中,我心里总是十分难过。
我的学生A是一个标准的好学生,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写得很认真。但无论课上课下,她都很安静,从不主动发言,从不主动和别的同学聊天,总是捧着本书在看。凭着我多年的经验,我知道她有心事,并且很重。果然有一天,她来做咨询了。她先是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然后几次欲言又止,终于下定决心,抬起头,看着窗外,轻轻地说:“老师,我还有事……”,话未落音,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我爸爸从小就说我长得丑,现在还说,就是上周末我回家,他还说,‘你长得这么丑,将来怎么办呀?!’”
在我看来,A同学是个中等相貌的女孩子,皮肤较黑,眼睛也小了点,但配上她小小巧巧的鼻子和嘴、饱满的额头,再加上她那苗条身材和眼神中的温和与羞怯,其实是一个挺精致的女孩。
现在,她坐在我的面前,痛哭失声,一大叠面巾纸都已被泪水打湿。我知道这一定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彻底地宣泄这份痛苦。
她安静下来后,接着说:“因为长得丑,我从小就不敢和别人在一块,怕小朋友也会说我,而且越长大越怕,总觉得别人都讨厌我。我觉得像我这样丑的女孩,只有靠学习立身,所以就把时间都用来学习。学习是好了,可心里总空着一块,我知道我缺什么,我缺友情。如果就这样下去,以后还会缺爱情。可我就是不敢和人交往。我怕人,一和人说话就紧张,就说错话,手脚都不知往哪放才好。我没有办法,只好躲着别人,可同学都说我是傲,是看不起人,我怎么会看不起人呢?我实在是太怕人了呀……”
学生B是一个一米八以上的大男孩,五官端正,一副不苟言笑的冷峻样,完全符合当代青少年的美学标准:酷。
可就是这样一个大男孩,却被他内心对人的害怕和自己对这种害怕的无奈折磨得只剩下抵抗与挣扎:“我不敢正视别人,不敢和人说话,一和人说话就紧张、不自然,别人一看我不自然,也就变得不自然起来。我没办法,只好一个人独往独来,同学都说我目中无人,不理我,现在我在班里很孤独。”叙述过程中,他的脸一直红极了,眼睛也一直看着窗外,像是和窗外的景色交流。
第3次咨询时,他终于说出了使他害怕与人交往的主要原因:“我父母从小就一直说我长得丑,在亲戚面前、邻居面前都说,每次都边说边哈哈大笑。小时候我倒没觉着怎么样,后来上初中时突然就怕听这个,并且不敢和同学来往了,怕别人嫌我丑。”说着,说着,他的眼圈就红了,眼泪在里面越盈越满……
父母对孩子相貌的否定性评价真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
很不幸,答案是:确实如此。
B同学被社交焦虑“折磨得要发疯”,一个周末回家终于忍不住对着父母边哭边喊:“都是你们总说我丑,说得我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怕人,现在天天晚上睡不了觉,白天听不了课!”B的话让他的父母十分震惊,当知道B同学确实为此痛苦万分时,B的父亲流着泪对他说:“都是开玩笑的,不是真的,你不丑,一点都不丑,你看我和你妈妈都不丑,你怎么会丑?早知道这个玩笑这么让你伤心,我们绝不会开这种玩笑。”
B从那以后不再怨父母了,也知道自己不丑了,“但是没办法,一走近人就紧张,坐立不安,更别说与人说话了。”
A是女孩子,习惯于压抑自己,至今为止她都未与父母谈过这件事,我要帮她达成的目的之一就是:哪一天能心平气和地告诉父母,她不喜欢这样的玩笑,并请父母尊重她的感受。
一个人若从小被父母看作丑孩子,开始他也许不以为意,但进入青春期后,他就有可能走极端:其中一端就是认同父母的评价,以为自己真是一个丑孩子,当与外人交往时,他就会以丑孩子自居,会坚信自己长得丑。但人又都有爱美之心,自己“丑”别人美,与人相处时就会感觉低人一等,会自惭形秽,紧张、担心、害怕也会随即产生。即使外人评价他们长得不丑,甚至中等,他们也不相信,会以为别人是在安慰自己。久而久之,一个恶性循环便形成了:
被父母说成丑——自己也认为自己丑——因为“丑”而拒绝与别人交往——最终也被别人拒绝或孤立。
这样的学生,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自我挣扎上,他们哪有精力去学习和上进,去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不仅如此,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后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恋爱与婚姻。
所以,如果你是父母,请从现在开始学习珍视孩子。如果他是个漂亮的孩子就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要去夸他,赞美他;如果孩子长相平平,那么,就去夸他相对而言长得好看的地方(眼睛?鼻子?嘴?皮肤?额头?身材?……);如果他确实长得不好看,就要经常去夸他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请注意,不论孩子漂亮与否,都别忘了培养他的个性。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不是因为好看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