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30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肢痛性癫痫属癫痫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少见,因其发作形式独特,往往又无客观指标作为诊断依据,常被误诊为"风湿痛"。其病因也和其他癫痫一样,为大脑异常放电。临床表现主要是四肢游走性疼痛,疼痛突然发生,突然中止,呈短阵性电击样疼痛,频繁发作。此种疼痛仅限于四肢,都不在躯干上出现。发作时没有意识丧失,属中医的"痫症"、"风痛",系由于精神因素、饮食因素和先天因素等造成脏腑失调,主要是肝、脾、肾影响于心而发病。惊恐伤及肝肾,肝肾阴亏,不能敛阳而生虚热,肝风易动,又热煎津液为痰;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布,痰浊内聚。若情志郁结,触发积痰,每易导致气逆或肝风挟痰上扰,壅闭经络而发。
诊断要点
(一)本病属癫痫的一种类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是指躯体感觉性而非内脏感觉性发作,往往局限于或先从一侧口角、手指或足趾开始的短暂异常感觉,表现为发麻、触电感或针刺感,偶然发生温热感、动作感或感觉缺失感,发作时意识通常保持清醒。
(二)本病为大脑皮层局部病灶引起局限在身体某部分的发作,病灶一般在对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
(三)如果癫痫性活动扩展,可能沿中央后回延及半身,甚至产生运动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
(四)信息探测
经穴病经口:大椎、神道、命门。
临床诊断
1.癫痫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是诊断局限性癫痫的重要依据。
2.脑电图(EEG):发作期脑电图变化常显示局灶性痫样放电,可以确定大脑异常放电的起源。
3.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以发现脑部病变,但对于微小的结构性损害,特别是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者可做MRI检查。MRI能发现枕叶皮层局灶性增厚、灰质异位、多小脑回、枕角扩大、瘢痕以及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损害。
西药治疗
1.药物治疗:控制发作。常用药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需结合临床症状合理选用。
2.手术治疗:切除病灶。
3.伽玛刀治疗:毁损病灶。
中医治疗
本症状以中医针灸治疗为主,辅助调节抗癫痫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控制癫痫发作,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注意到抗精神药会增加癫痫的抽搐发作。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的病人,应加强教育和管理,并进行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等康复措施.
病例1 乔XX,女,46岁。四肢无定时走窜性疼痛3年。四肢疼痛时断时续,疼痛方向总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放散,间隔时间亦无一定规律,有时1分钟数次,有时几分钟1次,疼痛持续时间仅为数秒,发作时间昼多夜少,疼痛性质如针刺如电击。近3个月来发作频繁,行走时也需家人在左右照看,以防跌倒。舌淡苔薄,脉细弱。
诊断:肢痛性癫痫(气血亏虚型)。治则:培补心肾,益气定痫。
病经口;神道(经)、命门(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个病经口治疗15分钟,予单调密波。
结果:治疗5次后,疼痛发作次数减少;治疗20次,疼痛每日发作仅1~2次,且疼痛程度极轻微;治疗30次后,疼痛全部消失。
病例2 任XX,男,13岁。四肢疼痛2年。2年前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定处、无定时的针刺样痛,疼痛较剧烈,但极短暂,仅持续数秒钟,发作频繁但无规律,均为突发。患儿剧烈活动时(如踢足球等体育运动)其疼痛发作次数增多,睡眠或安静时则疼痛发作明显减少。发病后,曾多方求治,中、西药未断,但因未明确诊断,效果不显。舌淡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诊断:肢痛性癫痫(风痰阻络型)。治则;豁痰宣窍,熄风定痫。
病经口:大椎(经)、神道(经)。操作:每日治疗1次,每个病经口治疗10分钟,予单调密波。
结果:停服一切镇静药,治疗17次疼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渐渐延长;治疗45次时,疼痛每日仅出现1~2次,且极短极微。遂嘱家长改为每周治疗2次,以巩固疗效。
以上就是对于肢痛性癫痫病的介绍,大家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癫痫症状具体分析,及时把病人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