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2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邻里纠纷中双方互不相让、孩子沉溺网瘾让家长痛苦不堪……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头疼事。居民一旦遇到了矛盾和苦恼,总是习惯到社区寻求调解和帮助。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来到社区“心灵小屋”,和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一些社区甚至直接聘请心理咨询师参与日常的调解工作。
心理咨询师介入调解
四川北路街道地处老城区,有不少石库门房子。由于这些老房子多是煤卫共用,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除此之外,违章搭建影响了楼上楼下关系、出租屋房客和邻居之间的碰撞等,都是社区中最常见的矛盾。
将心理咨询师引进到社区,源于去年夏天的一次偶然。和四川北路街道合作多年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每周都要派遣律师前来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一次,一位蒋律师在交流过程中,很擅长进行心理疏导,效果相当不错。
受此启发,街道在今年初,聘请了一位专职心理咨询师担负司法所的工作。38岁的萧军曾经当过教师,又从事过心理咨询师工作,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接到参与调解的任务时,现场还是被当事双方吵架的“气势”吓住了。不过,经历一段时间,居民们也渐渐知道了身边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可以掏心掏肺地说说心里话,也能得到一些建议和帮助。
调解成功率上升了
截止今年7月底,四川北路街道司法所已经调解成功了130余起各类纠纷,其中不少都是有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介入和干预。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了15%。
萧军对不久前的一次经历让她很难忘。街道一位年轻小伙子由于吸毒,两次进入了戒毒所。第一次出来之后,社区的社工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彼此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和信任,第二次出来之后,由于一些误解,他对社工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和抗拒,非常不配合。这位热心的社工便求助于萧军,希望能得到一些心理辅导和指点。
“和那位小伙子单独进行过沟通之后,我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之后,萧军邀请双方一起交流,甚至使用了一些心理干预的专业手段。“现在好了,小伙子非常配合各项检查,并表示一定保证戒掉毒瘾。”
社区居民对心理咨询师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萧军告诉记者:“刚开始大家不了解,通过一些问题的处理和解答,现在已经有居民主动来找我咨询了,这是一个很大很好的变化。”
协助家庭卸下包袱
凉城新村街道所辖27个居民区全部设立“心灵港湾”心理健康服务站。在此从事志愿服务的既有经过心理知识培训的社区党员,也有高校心理专业大学生和医疗等单位的专家。
今年高考之前的一天上午,王女士早早地就来到凉城心理学校考前辅导的现场,静静地等待咨询老师的到来。原来,20年前,39岁的王女士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两年之后,她有了第二个儿子小蒋。小蒋今年十八岁了,马上就要参加高考,而王女士已经六十岁了。如此大的年龄差距,让王女士和儿子的交流产生困难。看着面临高考的儿子越来越焦躁,王女士急在心里。当她听说社区的心理学校有开设考前心理辅导,率先报了名。通过几次心理培训,她了解了不少和孩子的沟通技巧,缓解孩子心理压力的方法。因为更懂得了孩子,她的困惑也逐渐减轻了,脸上的笑容也敞亮起来。
凉城街道负责人介绍,自从今年3月到4月,他们连续接到学生家长打来的心理热线,大多是反映中考、高考前孩子的心理问题。为此,街道利用社区心理学校这一平台,在中、高考前夕举办心理辅导讲座,目的是在考前最后的阶段帮助学生缓解升学压力,度过人生这一重要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