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2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前不久,一对父子远道而来求询。父亲对医生说:孩子去年仅以几分之差高考落榜,原因是考前几天失眠,影响了正常发挥,今年又至关口,我担心他会像去年那样,所以提前给他备了安眠药,再带他来做心理咨询。
儿子对医生说:可能我父亲有心理障碍,他应该看心理医生,一到临考,他先“上火”,整天吃不好睡不香,为我忙得团团转,他越这样,我越不知所措,如果不当回事,或许我会轻松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个较典型的因暗示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在高考临近时,这位父亲不同以往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消极暗示作用,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了这些东西,形成了不良条件反射,大脑兴奋抑制失调,影响了睡眠,造成精力不足,因而考试时未能充分发挥。
高考前求询中,这类家长较多见,他们有的带来录音机,说孩子没时间来,录下医生的谈话,晚上放给孩子听。有的跟医生商量,能否在孩子下晚自习(9点半)后,到家中为孩子做心理咨询。对此,套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古训,可以这样说:“孩子本无事,父母来扰之”。临床可见,一些孩子考前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追根溯源都与父母的高期望值、情绪渲染、过度关心有密切关系,因此,父母及早调整心态及认知模式,是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障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