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2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始终坚持规矩是关键所在。劳拉·约旦是个家庭妇女,照顾有自闭症的大儿子和4岁的小儿子彼得,她说:“每次我都要狠下心走到彼得面前,告诉他规矩是怎样的,然后转身走开。”彼得非常顽皮,他会朝父母尖叫,会打他们,如果被关禁闭就会用脚踢墙。在认为儿子的举止已经接近失控后,劳拉与弗蒙特行为治疗与心理治疗中心签订了为期5周的治疗合同。在第一周的时间里,医生只是观察彼得,观察他如何玩,然后在一边发表评论但并不命令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结果彼得非常喜欢有人在身边,劳拉意识到也许自己为大儿子付出太多,反而经常忽略了小儿子,她说:“那一刻我意识到,原来他需要的是一对一的照顾。”随后劳拉开始学习忽略彼得的诸多小毛病,例如妈妈在讲电话的时候尖叫干扰,她也克制自己不要一发现问题就对孩子加以责备。她说:“一直坚持是关键但也是最困难的,不过现在家里的气氛比以前好多了。”
2 过分保护孩子
老师、教练和心理治疗医生都认为今天的父母无法忍受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受任何挫折,经历一点点困难,于是他们介入管理孩子生活中任何细小的方面,甚至包括两个孩子在操场上争吵,孩子在篮球队里的排序以及考试成绩排名。一个纽约市公共社会关系公司的老板不久前接到一对父母的电子邮件,抱怨他给他们的孩子安排太多工作,而这个孩子已经20多岁了。“很多抱着好意的父母过快地介入孩子的事情,”罗伯特·布鲁克斯(RobertBrooks)说,他是一位临床心理医生,同时也是《养育有弹性的孩子》(RaisingResil-ientChildren)的作者,“有弹性的孩子有时候会发现自己会失败,会遇到困难,会犯错误,但是他们很快从错误或者困难中学习,如果父母在这些过程中介入,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家长不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父母必须让孩子独立承担他们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否则,孩子们就会逐渐害怕去尝试新的东西,36岁的克里斯蒂恩·格罗夫(KristenGloff)是诊所和学校的社工,在他看来现代的孩子多半没有很强的进取心和原动力,原因并不是他们懒惰,而是因为害怕失败。
3 唠叨、演讲、重复,最后是怒吼
如果一个简单的命令不能把孩子带回餐桌,那么20个命令或许可以。很多证据说明人类喜欢不断重复命令,父母尤其是这样。有的父母认为要让孩子听话自己必须表现得情绪上很生气,有的时候会吼叫、甚至是威胁孩子或者挖苦孩子来表达这种情绪。但是没有想到孩子们对于以上所有举动和言语都会模仿,最终父母的威胁和挖苦在一再重复中变得多少有点厚颜无耻。唠叨和数落同样给孩子产生负面强化作用,很多时候更刺激孩子们为了获得父母更多注意而做坏事。46岁的家庭妇女南茜承认自己经常忽略孩子做得好的事情,但是只要有一点点错误就会马上指出来批评他,这样的结果是他9岁的儿子尼克经常躺在地上耍赖或者扔东西———只要安排不如意,要他打扫卫生或者写作业他总是拖拖拉拉,妈妈一批评他就会说“妈妈坏”,为此南茜觉得非常沮丧。在耶鲁大学的儿童行为控制中心举办的家长管理培训课程教会了南茜和丈夫如何利用积极强化(不断表扬好的举动)而不是消极强化(重复责骂不当举动)。只要尼克表现好,马上毫无保留地给予大量赞美,但是如果发现他做错事了,当时不要大声斥责,一段时间以后在合适时机跟他说明对错。现在尼克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每当这样南茜就会表扬他说:“哇,这样看上去真的很棒!”
南茜和丈夫还从培训课程上学到了积分鼓励计划,就是把孩子做的好事评算成积分累计,一旦到达一定分数就可以换购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转换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相反如果做了不对的事情就要扣除积分,经过3个月的执行之后尼克已经完全变了样,南茜
说:“现在的他再也不会故意捣蛋,只会做让我们开心的事。”
4 不懂得赞美技巧
这应该是所有父母都相信的真理,即赞美孩子能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激励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努力,但是现在的父母并没有掌握赞美的技巧,首先对于泛泛的赞美,例如“做得好”、“没错”、“你真棒”、“宝贝真聪明”等,他们使用得太过于频繁,几乎任何家长认为需要表扬孩子的时候都会说以上之一,这样的结果是类似的赞美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激励作用,孩子们认为这就和“OK”、“YES”一样,简单地表示了父母的认可而已。科学家指出,赞美分为宽泛的和具体的两种,父母应该尽量多采用具体的赞美,这能对孩子产生巨大刺激作用,当然这需要动一些脑筋。例如孩子如果完成一项家务事,可以说“宝贝懂得分担妈妈的工作,是会心疼别人的好孩子”;如果表现得很勇敢,可以说“宝贝和昨天晚上故事里的那个小王子一样勇敢”;如果在小朋友之间礼让玩具,可以说“宝贝懂得让别人快乐了”;如果希望得到一件东西没有被允许,但是最终没有耍赖皮,父母可以表扬说“宝宝懂得克制自己了”,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追问什么是克制,这样父母能进一步解释说所有人在社会中都要面对约束,而调整心态适应约束就是克制;如果孩子撒谎但是主动承认了,父母可以说“这样宝宝的鼻子就不会变长了,今后会长成漂亮的宝宝”;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了家庭作业,可以说“我不相信别的孩子能像你做得这样快”;如果孩子某一次考试很优异,可以说“老师和其他同学一定看到你努力学习的结果了”……
总而言之,泛泛的赞美经常让孩子产生自恋情结,而不是自信,结果反而削弱了孩子努力的动力。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洛尔·德维克(CarolDweck)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所有5年级学生接受父母和老师的赞美,一种是宽泛的赞美,多半是“你真聪明”、“做得好”等,另一组孩子接受的是具体的赞美,例如“———上个月的成绩进步很多”,“现在在老师看来你是所有孩子中最努力的”,“妈妈在你这样的年龄也无法计算出这么复杂的数学题”,几个月的实验结束后,接受宽泛赞美的孩子在考试中进取心不足,遇到困难的时候适应力也明显比另一组孩子差。
珍·温格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你是最特别的’,这样的赞美造成严重的自恋情结而不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父母应该说‘你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特别的’,或者直接说‘我爱你’,效果要好得多。”
5 惩罚过于严厉
尽管动手打孩子的做法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斯波克博士时代(Dr.Spock,美国最着名的儿科医生和儿童心理学家之一,着有《斯波克博士育儿宝典》,该书一直以来成为美国年轻妈妈的必读物)就已经被否定,但是直到今天父母还是经常打孩子。根据新罕布什尔大学社会学教授幕瑞·司徒厄斯(MurrayStraus)进行的调查,如今90%的父母认为打孩子没有问题,尤其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但是连同凯兹丁在内的所有儿童教育专家都认为,现在的父母过分严厉地惩罚孩子,远远超出必需。
加州政府去年已经立法:父母动手打孩子屁股是违法,但是打屁股几乎是所有家长难以回避的教育方式,不少父母认为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打屁股的警戒效果非常明显,支持者还有很多心理学家,他们认为轻微的疼痛能有效让孩子联想起自己故意做的错事。综合来说温和地打屁股不会对孩子未来造成长期心理影响,教育的效果也不错,但是只适用于年纪很小的孩子。
专家告诫那些寻求大棍子的父母,如果只是口头的斥责,无论批评多么严重,这都是一个“教育”的概念,但是一旦运用暴力,无论程度如何,都进入了一个“惩罚”的范畴,很多专家担心对孩子惩罚过多会让孩子产生仇恨和报复的心态,严重的甚至导致他们分不清是非,这应该是父母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专家推荐一种温和的惩罚方式———TIMEOUT,可以替代体罚。TIMEOUT是通过暂时孤立孩子来规范他的不良行为的简单途径,非暴力、平静而且有效,TIMEOUT直接的翻译可以是“面壁思过”,还记得令狐冲被师傅惩罚在山洞里面壁3年吗?TIMEOUT的方法与作用就与之类似,只不过时间要短得多,方式也要温和得多。为了使TIMEOUT发挥最大的作用,父母需要注意必须要在赏罚分明的前提下偶尔使用这个方法,即必须突出和奖励好的行为,同时也惩罚不好的行为。如果孩子的正当行为得不到积极鼓励,那么TIMEOUT也将失效。
使用TIMEOUT之前父母和孩子必须做一些预备工作,和孩子在一起讨论什么是正当的和不当的行为,并写在一张大纸上。例如:“如果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应该好好对别人说,不能哭闹”,或者“拿放东西时要轻拿轻放,不能乱扔”。新的规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