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23 来源: 作者: 我要纠错
类四:有关自己外在资源的 ( 例:“我有……个朋友”。)
仔细看看自己所写下的有关自己的种种情况,看看有什么新的自我发现,这类新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同伴互换并交换感受)。
*确立目标,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
(练习三:请在一张纸上按重要程度递次写下自己最想实现的三个目标,然后从笫一个目标开始,逐个问自己:“这真是我自己想要的目标吗?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或影响,如果不是为了虚荣或面子,我还会要这个目标吗?”。自问以后,把不是你自己真想的目标删去,然后认真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把它写下来,最后和你的伙伴分享并且讨论这样做后的感受。)
对人生目标作分解,又可以分作职业规划和生活规划。做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到底想往何处去?
就老师而言,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些什么,是做教书匠还是做教育者?是仅仅教书还是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当然,现在的社会风气很浮躁,能够抵御环境诱惑,做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也同样要付代价,比如:被亲友误解、被环境诱惑等等。不论做自己还是随波逐流都是要付代价的,只是两种选择间的差异在于:后者关系到你眼前的状况,而前者关系到你日后长远的发展与快乐。
*要清楚自己能够要什么?这涉及到对自己主客观条件的了解,如果我们是色盲,但却一定要做美术老师,其结果可想而知。人有无限发展的潜能,但潜能分布是不均衡的,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要尽可能去发掘自己的优势潜能,要尽可能扬长避短。而色盲去做美术老师,显然就是扬短避长了。
*要清楚自己想要的,与社会利益有没有本质上的冲突?与社会利益有本质上的冲突,早晚会被罚出局。此外,人类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良知系统已发育得较为成熟,选择损害社会利益的目标,除了要准备会被绳之以法外,还要准备付出种种心理上的代价,如:不安、紧张、担惊受怕、自责等等。
所以,选择与社会根本利益一致的目标,或最低限度遵守道德底线(*决不做伤害他人的事,
*决不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地),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谈到这点,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扩展的有关“健康”这一概念应能给我们以启发:“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也许有人会提出“人是否有必要订目标、做规划?”有些人的生活看起来就是没有什么目标和规划。对他们而言没有目标就是目标。这样的人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人没有自己的目标,又不肯遵守社会的规则,这类人不到中年就会面临许多问题。 另一类人虽然没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但他至少知道随着社会的潮流走,这样的人晚年到是可以衣食无忧,但由于他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要,他没能满足自己的目的本能,因而他的晚年往往会被虚度感所困扰。
目标有大有小,如 “一生平安”、“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建功立业”等等都是人生目标,都能满足人对目的的需要。另外,规划有长有短,如三年、五年、十年等,一时无法做得太长远也没什么,但至少要有个三年或五年规划,那种方向性会使我们感觉充实,并且也有助于积累成就感。
当然,人对自己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也许在现有目标上工作一段后,对自己的潜能又有了新发现,那就有必要为自己设计新的更高的人生规划。
*能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各种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它们是与生俱来的,不存在好坏之分,但是满足需要的方式却有优劣之别。有的人以破坏性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结果使自己陷入困境,比如以作弊的方式去满足自己对好成绩的需要,或以打架斗殴的方式去解决人际冲突等。能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则是指:用那种能使自己进入良性循环的方式去满足自己,比如通过努力学习满足自己对好成绩的需要, 通过努力工作满足自己对金钱的需要,通过沟通去解决人际冲突等。
有必要指出的是:“需要”不是“愿望”。很多人感觉痛苦,并不是他的需要受挫,而是他的愿望受挫。比如:一个人的中餐只需要半斤主食,外加三菜一汤就足够满足他对食物的需要了,但他一定要顿顿都吃“满汉全席”。如果这个人因为他的这个愿望不能被满足而不快乐甚至痛苦,他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愿望不合理,然后就是帮助他调节自己的愿望。
*能与自己友好相处
对自己友好就是不要苛求自己,就是要学会以喜悦、欣赏的态度接纳自己,并在此前提下以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的方式发展自己。以下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保健操。a.每天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出至少三件能让自己微笑的事;b.每天在自己做的事中找出三件值得自己夸自己的事。(有一种说法,一个新行为倾向可以在21天中形成,并在90天中固定下来。心理保健和躯体保健一样,是需要行动的。象上述致力于培养人自爱和自信的心理保健操也一样,是需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才能有效的。)c.每天主动做至少两件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既使小到为自己买个小零食都可以。(按照心理学上的交互作用原理,两极情绪不可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人不可能同时既痛苦又快乐。所以,经常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会有效抑制负性情绪的发生。)d.如果自己确实做错了事,只允许自己难受一天,然后就要振作起来去做该做的事。
*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指不苛求他人,能容忍别人的弱点,能发掘他人的长处,能和他人友好合作,共享生活,这不仅可以满足我们与人交往的社会需求,使自己多一份好心情,还有助于我们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练习四:a.每天为自己所不喜欢的某个人找出至少一个优点,连续一月。b.向一个与你有小过节而你又希望与之和好的人请求一个小小的帮助,如借一支钢笔,请教一个简单的电脑知识等。总之,是别人力所能及的事,这会有效改善你们的关系。)有必要指出的是,一个对自己友好的人通常都会很自然地与他人友好相处。而凡是不能接纳自己的人通常也无法与他人友好相处,因为他不喜欢自己,他就认为别人也不喜欢他 ,很自然地,他也就不可能去喜欢别人。所以,要想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我们先要学会与自己友好相处才是。
*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指能敞开心扉面对世界,让欣赏和选择多于批判和拒绝,这能使我们与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与交流,这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此外,也指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不具备这种理念,不要说成长与发展,连生存都会出问题。(练习五: a.请在一张纸上列出你平时不感兴趣的事,仔细看一看,对它们中哪一部分的忽略限制了你的视野?影响了你对社会的适应?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b.请以月为单位,试着一项项去培养自己对这些会影响生活质量的事物的兴趣)。
*注意躯体健康
身体健康的人精力饱满,这不仅有助于其处理与应付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人得以享受生活与工作的前提。一个总被躯体疾病折磨的人,既使他很坚强,他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受影响。所以, 躯体健康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重要意义的。要保持躯体健康,就要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一个人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而实现身心健康。我想,这次SARS对中国尤其是北京的袭击,一定使大家对躯体健康以及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了极其深刻的认识。
*善于享受工作和生活
工作乐趣是人生三大乐趣之一(其它两项是生活与感情),工作同对又对我们享受后两种乐趣提供了物质条件。要能享受工作,从操作上看,就是要尽可能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那就要努力学习去喜欢自己现有的工作。有些人暂时没条件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又不肯去学习喜欢自己现有的教师工作,结果使工作、生活和情绪都受到很大影响。其实,不论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去喜欢自己现有的工作,都是对我们能力的捡验,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作一种智力游戏,去锻炼并表现自己的能力。要能享受生活,首先需要尽可能学会区分生活与工作这两种角色,并处理好其间的关系。要知道,地球缺了谁都依然会转动,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亲友缺了我们,生活质量就会下降许多!
*要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
前面谈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从操作上看,首先,我们要具备社会支持理念,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彼此支持共同发展的。我们还要了解:人有助人的需要,在人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助人是会使助人者也感觉快乐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亲密程度。其次,要懂得区分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同关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有时候人们求助失败,不是因为他没有社会支持系统,而